2月16日至17日,生態環境部召開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22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面臨形勢,安排部署2023年重點任務。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出席會議并講話,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會議并作工作報告。為更好地學習宣傳貫徹會議精神,我們從2月24日起推出“劃重點”系列,今日推出“任務篇”~
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踐
? 聚焦區域重大戰略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謀劃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支撐重大戰略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
? 扎實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建設美麗鄉村。加強美麗河湖、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開展2023年優秀案例征集和宣傳推廣。
? 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聯建聯防聯治,推動編制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中長期規劃,協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深化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綠色低碳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高標準推進海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扎實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全力支撐服務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 貫徹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研究生態環境促進穩增長政策舉措。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持續加強落地應用。
?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重大投資項目環評服務保障。著力推動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實施。
? 開展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預儲備項目清單編制試點,研究出臺金融支持生態環保項目政策與措施,跟蹤指導并規范實施EOD項目,持續加大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監督力度。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業。
積極推動減污降碳協同
? 開展多層次多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加強碳排放強度目標完成進度分析評估和預測預警,推動能耗“雙控”逐步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轉變。
? 做好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管理工作,研究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加快建立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長效機制,扎實開展碳排放領域監督執法。
? 制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編制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健全溫室氣體清單編制體系,推動建立排放因子庫。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低碳城市建設試點,指導氣候投融資試點地方建立項目庫。開展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扎實推進藍天保衛戰
? 推動出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著力推動天然氣管網、電網、熱力管網、鐵路專用線、廊道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在礦山、港口碼頭、大宗貨物運輸企業推動電動重卡等清潔運輸方式廣泛應用。
? 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穩妥推進重點區域平原地區散煤清零。
? 高質量推進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進水泥、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持續推動鍋爐、工業爐窯綜合治理。開展重點行業VOCs深度治理。加強柴油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及成品油全鏈條監管。
? 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農業大氣氨排放控制試點。深化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重污染天氣績效分級和差異化管控。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組織開展聲環境功能區劃評估。做好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環境管理。
扎實推進碧水保衛戰
? 推動印發實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重點任務措施清單。持續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研究制定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強化長江流域磷污染綜合治理,深化長江經濟帶和沿黃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全面實施入黃支流消劣整治,推進歷史遺留礦山污染狀況調查評價。
? 組織開展2023年城市(含縣城)黑臭水體整治行動。研究出臺入河和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及配套技術規范,規范排污口設置審批。
? 鞏固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強化重要湖泊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深入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扎實推進“一河一策”的沿海城市入海河流總氮治理與管控。
? 因地制宜開展美麗海灣建設,穩步開展重點海灣專項清漂。加強海水養殖、海洋工程和海洋傾廢、海洋垃圾監管。強化海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準備與應急能力建設。全面實施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線調查。聯合開展“碧海2023”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執法行動。
扎實推進凈土保衛
? 推進受污染耕地集中的縣級行政區土壤重金屬污染源應查盡查、分階段治理。強化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實施成效。穩步推進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回頭看”。
? 加強在產企業和關閉搬遷企業地塊土壤污染管控,強化質量控制和監督管理。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繼續開展重點污染源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實施化工園區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工程與修復試點。
? 新增完成1.6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逐步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對不正常運行的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分類整改。持續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深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強化農業面源污染調查和監測評估。
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 深入推進“無廢城市”高質量建設。深化鞏固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開展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深入推進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推動危險廢物重大工程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力推進危險廢物信息化環境管理。
? 推動落實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組織完成首輪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啟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
? 深化落實尾礦庫分類分級環境監管制度。扎實開展長江經濟帶尾礦庫污染治理“回頭看”和黃河流域尾礦庫綜合治理。持續推進白河縣硫鐵礦區、“錳三角”地區污染治理。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重金屬污染防治,加強涉鉈污染源排查整治。
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監管
? 加強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開展“綠盾2023”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
? 開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評估。完成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實施生態環境成效評估,選擇重點區域組織開展生態狀況調查評估。
? 推動出臺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規劃,更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
嚴密防控生態環境風險
? 嚴密排查和防范各類環境風險隱患,編制風險隱患清單并定期調度。強化“一廢一庫一品一重”等重點領域環境隱患排查和風險防控,提升預警預報和風險防范水平。
? 深入實施重點河流突發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圖”,持續推進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健全跨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開展環境應急演練,及時妥善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
? 推動建立環境應急監測支援基地和跨境應急監測保障基地,加強環境應急指揮信息化建設,推進應急實訓基地建設。按職責協調推進環保設備設施安全生產工作。
嚴格核與輻射安全監管
持續提升核安全監管體系和能力
? 進一步加強國家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建設。修訂核與輻射應急預案,加快推進區域核與輻射應急監測物資儲備庫立項建設,加強核與輻射監測網絡建設,做好近海輻射環境專項監測。
? 繼續加強核安全技術能力和監管隊伍建設,提升信息化監管水平,推動構建與我國核事業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核安全監管體系。
嚴格開展核設施安全監管
? 加強運行核動力廠、研究堆日常監管,深入開展新建核電機組、研究堆環評文件、核安全許可申請審批和建造、調試活動監督,重點做好臺山1、2號機組、防城港3號機組等首堆運行項目,以及國核示范工程、釷基熔鹽堆、醫用同位素生產堆等首堆建造項目安全監管。
? 加強核燃料循環設施運行監督、核安全設備活動現場監督。推動經驗反饋體系有效運轉,強化對重要問題和共性問題處理。積極做好《核安全公約》履約工作。
加強輻射安全監管
? 強化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以及運輸活動、鈾礦冶和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企業監督檢查,加強核技術利用、電磁輻射建設項目監管,強化重點項目環評許可及事中事后監管。
? 推動歷史遺留重大核安全隱患治理取得實質進展。繼續推進放射性廢物治理、伴生礦廢渣處置和老舊設施退役,加強歷史遺留退役治理工作重點單位輻射環境監督檢查。
依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
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 認真謀劃、適時啟動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繼續開展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拍攝制作工作。
? 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切實推動有關職能部門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完善督察制度體系。
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效能
? 既保持嚴的主基調,嚴格監督執法,又持續完善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推行審慎包容差異化執法。
? 構建遠程監督幫扶新體系,持續開展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有序、高效組織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強化監督。
? 推進長江、黃河、渤海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繼續開展黃河流域固體廢物傾倒排查整治。全面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深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專項整治。持續打擊危險廢物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犯罪行為。開展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活動和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稽查。
加快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健全生態環境法規政策標準
? 推動海洋環境保護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生態環境監測條例、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制修訂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立法工作。
? 推動研究出臺綠色金融、貿易和行業發展政策。加強生態環境標準管理,建立生態環境基準數據庫。組織實施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工作。
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
? 推動完善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完成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建設。推進環保信用評價制度建設。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
? 推動建立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深化流域跨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深化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修訂《排污許可管理辦法》,加強排污許可證管理和質量核查工作,強化依證監管。
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 制定關于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實施意見。開展全國環境監測質量提升專項行動。開展好長江流域水生態專項考核監測,組織全國重點流域水生態調查監測與評價。
? 深化空氣質量監測預報,加快推進地方監測數據與國家聯網共享。探索組建生態質量監測網絡。提升衛星立體監測能力,深化碳監測評估試點。
? 組織開展新污染物監測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環境監測。加強噪聲監測工作,推動聲環境功能區自動監測站點建設。
強化生態環境治理科技支撐
? 制定科技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關于加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方面的指導意見,深入推進生態環境科技幫扶行動。
? 積極推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生態環境領域科技項目立項,大力推進長江黃河聯合研究,高質量完成環境基準和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評估。
? 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著力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信息化平臺建設。持續做好定點幫扶和對口支援工作。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全民行動
? 深入做好例行新聞發布工作。辦好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和全國低碳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等相關活動。繼續推進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積極推廣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品牌活動。不斷提升政務新媒體社會影響力。
? 出臺環境信訪辦法,持續推動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及集中重復微信網絡舉報。繼續做好涉環保項目“鄰避”問題防范與化解工作。
深化生態環境領域國際合作
? 全面深入參與氣候變化主渠道國際談判進程,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會議取得于我有利成果。履行好COP15主席國職責,推動“框架”實施。
? 積極參與塑料污染全球談判,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舉辦國合會2023年年會。完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持續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
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 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深入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宣傳闡釋,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全面打造生態環保鐵軍。
? 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定不移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