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季,全球多地發生極端熱浪事件,我國也經歷了一個炎熱的夏天。而剛剛過去的十月,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較同期偏高,已經入秋卻“溫暖”依舊。實況數據顯示,過去10天新疆北部、內蒙古、華北東部、東北地區、黃淮、江漢、江南西部等地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2—4攝氏度,廣西壯族自治區10月上旬平均氣溫大部偏高1—2攝氏度。
2023年夏、秋季為何氣溫嚴重偏高,接下來的冬季氣溫又會如何?記者日前采訪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李柯欣博士和鄭飛研究員,對今年全球氣溫偏高的現象進行了解讀,并對未來全球氣溫和我國氣候可能出現的變化進行了展望。
強厄爾尼諾爆發將助推2023—2024年全球表面溫度創1950年以來新高并引發衍生氣候危機
“根據大氣所厄爾尼諾集合預測系統自2022年10月—2023年8月每個月的實時預測結果,2023年秋冬季將很大概率發生一次強厄爾尼諾事件,預計強度會在1.5oC到2oC之間(圖A)?!编嶏w介紹說。
李柯欣解釋說:“厄爾尼諾事件會通過向大氣釋放巨額熱量,從而引發大氣環流異常,觸發熱帶—熱帶外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副熱帶急流、季風甚至極渦等因子來改變地表的熱量收支,促使全球平均表面溫度(GMST)迅速升高?!盙MST是綜合全球陸表大氣溫度和海洋表面溫度,衡量氣候變率和全球變暖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在年際尺度上的變率主要受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主導。
針對這一顯著的年際氣候事件,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李柯欣博士、鄭飛研究員、朱江研究員、成里京研究員和張天一研究員,在最新發表的《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新聞性觀點文章中,基于歷史氣候數據和前人的研究基礎,明晰了2023—2024年全球最暖程度的可能性及影響,并對全球衍生危機進行了預判和預警。
(圖A)大氣所ENSO集合預測系統從2022年10月到2023年8月每月起始的12個月Nino3.4指數預測(彩色實線),黑色實線為2022年8月到2023年7月觀測的Nino3.4指數,陰影為2023年8月最新起報結果的不確定性范圍。 (圖B)1950—2022年全球平均表面溫度(GMST)異常值年平均序列,其中9次強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當年和次年分別用橙色和紅色標出。 (圖C)基于歷史觀測數據對2023年GMST(橙色柱)和2024年GMST(紅色柱)成為1950年以來第一、第二和第三名的概率進行的統計預測結果。 (圖D)—(圖E)強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當年和次年的全球表面溫度異常(STA)空間分布。 (F)2005—2022年上層2000米海洋熱含量的觀測值(藍色圓點)、線性趨勢(虛線)以及2023-2024年線性預測值及其不確定性范圍(橙色和紅色誤差棒)。受訪者供圖
根據歷史上1950—2022年9次強厄爾尼諾事件發展年和次年GMST異常值(圖B橙色和紅色柱)進行統計預測認為,2023年GMST成為1950年以來最高和前三名的概率分別為17%和61%,而這個概率在2024年則升至56%和79%(圖C)。在強厄爾尼諾發展的2023年,暖異常主要位于熱帶中東太平洋、歐亞大陸和阿拉斯加地區(圖D),而在強厄爾尼諾次年的2024年暖異常則很可能覆蓋全球大陸(圖E),極大地增加了陸地高溫熱浪、干旱、森林火災發生的可能性。
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導致冬季空氣污染可能性增加
而我國在接下來的幾個季節可能會面臨多個氣候異常事件發生:例如,2023年冬季,受厄爾尼諾影響我國冬季風預計偏弱,這將導致全國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空氣污染可能性增加。而2024年春季華北可能出現干旱,南方則在2024年夏季極有可能遭遇與強厄爾尼諾衰減有關的極端降水事件,面臨嚴重洪澇的風險,需格外引起警惕。
此外,在2023—2024年的后續季節中,強厄爾尼諾還可能引發其它衍生氣候危機,如增加海洋熱浪、海水脫氧、破壞海洋生態系統、減少海洋生物多樣性、升高海平面,以及造成全球多種糧食作物減產。
該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從0到1”原始創新項目(ZDBS-LY-DQC010)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2175045)共同資助。